遵义市笃行文化教育服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遵义会议期间博古住址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红色文化 >
遵义会议期间博古住址
时间:2023-02-23 22:39 点击:
       遵义老城杨柳街中段,紧挨遵义会议陈列馆后门的是一幢建于民国时期的二层仿洋楼房。这幢与遵义会议会址风格相同、中西合璧的小洋楼,前后二进,以回廊相连,俗称“走马转角楼”。和老城诸多老宅一样,前后两进之间的小天井里,也有一口水井,供日常所需。楼上回廊临街,凭栏可俯眺杨柳街街景。
  这幢门牌为杨柳街14号的洋楼,被称作“侯家公馆”。它的主人侯之珪(侯筱白),曾任国民革命军25军第7师副师长。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博古(秦邦宪)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奥托·布莱恩)就住在这里。同住的还有翻译伍修权、王智涛,警卫员康念祥、黄英夫等。
  博古、李德,作为“三人团”成员,对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湘江之战”的严重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遵义会议上受到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和与会其他同志的批评。尽管他们当时对所犯错误缺乏深刻的认识,但都服从了会议决定。会后不久,博古不再担任总负责人的职务,保留政治局常委,改任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德也被取消军事指挥权,随红一方面军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长征途中,博古支持中央北上抗日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西安事变时,博古协助周恩来,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中博古创办《解放日报》,主持新华社工作,卓有建树;1946年2月,博古以中央代表身份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4月8日,从重庆回延安途中飞机失事,与叶挺、王若飞、邓发、黄齐生等同机罹难,享年39岁,史称“四八烈士”。
  1940年1月,国立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杨柳街14号被租用作了女生宿舍,饱尝颠沛流离之苦的百多名浙大女生和单身女教员总算有了一个既安全又安静的安身之所。这里终于安放下了一张简陋的书桌。同样简陋的书架上堆满各种书籍、笔记,居然找不到一面用于梳妆打扮的镜子,以至前来考察的英国牛津大学陶德斯教授惊诧莫名,感叹不已。但浙大的女生们“穷且弥坚”,这里的走廊上“总洋溢着快乐和谐的笑声”,直到1946年6月浙大离开遵义。
  遵义解放后,杨柳街14号被政府接收,用于安置贫穷无房的居民。这里挤进来20多户人家,住房拥挤不堪。于是天井、回廊也被纸板、木板、油毛毡隔成住室或厨房。  
  20世纪80年代时,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田兴咏接待了重走长征路的老红军康念祥。当他们从遵义会议会址出来、前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参观、路过杨柳街14号时,康念祥指着这幢住满居民的小楼说:“我当年给博古作警卫员,和博古、李德就住在这栋楼里。”这一说法,从在遵义会议召开时为李德作翻译的伍修权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后来,遵义市政府为发展红色旅游,拨出专款,拆掉已成危房的小楼,南移约20米,紧挨遵义会议陈列馆,仿原貌进行了复建,使之作为遵义会议期间博古住址并对外开放。
  博古住址的恢复、开放,再现了当年的场景,归还了历史的本原,也为杨柳街增添了一抹亮色。
  (陆昌友 编写)

红色培训

Training

TOP

在线QQ

139849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