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笃行文化教育服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红军百折不挠的信念成了遵义人的精神信仰
您现在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红军百折不挠的信念成了遵义人的精神信仰
时间:2021-03-16 08:50 点击:
       走进位于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一座座仿制土墙上粉刷着红军长征时期的口号、标语,令人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1935年1月至3月,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把前来围剿的国民党军队远远甩在身后。
  这里有一组令人惊叹的数据:长征出发时,红军指战员每3人才有一支步枪,每支枪不到50发子弹;轻重机枪,平均每挺约300发子弹。湘江之战后,部队弹药所剩无几。到达遵义地区后,每支枪平均只剩3发子弹。
  而此时,国民党40万重兵正急速包围而来。红军用“每支枪3发子弹”的装备,几乎是赤手空拳,与配备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搏斗。在贵州的深山密林中,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每天还要面临严酷的环境和断粮等生死考验。
  若问,一往无前的勇气来自哪里?答案是:信念。一名跟随红军行军560天的英国传教士写道:“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有的。”
  今天,沿着习水县土城古镇的老街行走,穿过女红军街的小巷,便到了当年红军一渡赤水河的一个渡口。远远望去,大桥飞架,当年的乱石荒坡,如今早已物阜民丰,人们安居乐业。
  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位于酒香四溢的仁怀市茅台镇。当年赤水河畔那棵发了新芽的黄桷树,如今枝繁叶茂,它的旁边,一座纪念塔高高耸立。赤水河两岸楼房林立,河上2015年建成的迎红桥,仿照红军渡河时的木板桥,踩在上面吱呀作响。
  红军百折不挠的信念成了遵义人的精神信仰。在四渡赤水纪念馆,一支由退休老人和纪念馆工作人员组成的艺术团,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演唱《长征组歌》,保留曲目是《四渡赤水出奇兵》。
  桐梓县九坝镇山堡社区,86年前红军在这里战斗。山堡社区海拔1380米,过去是苦寒之地,碰到不好的年景,老百姓只能外出逃荒要饭。57岁的山堡社区居民杨道前,早年靠拉废旧房屋材料到重庆贩卖为生,去重庆要一两天才能到。如今,路修通了,重庆来山堡社区一路高速,2小时即达。凉爽的气候、植被繁茂的生态环境,加之浓郁的红色文化,使这里变成了“聚宝盆”。
  “红军虽然离开了,但把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留在了这里。”杨道前说,“大家都知道,只有加油干,才有好日子过。”

红色培训

Training

TOP

在线QQ

13984930114